木偶大師-洪連生

洪連生,高雄縣路竹鄉人,自幼生長於布袋戲家族,十四歲正式進入戲班,受兩位長輩從中指導學習技藝,先後參與「新自然」、「五洲園第二團」、「真五洲」等數團演出,由野台酬神戲到戲劇院,幾乎跑遍了台灣大小鄉鎮,民國五十九年洪連生參與臺視布袋戲節目演出四年並擔任主演職務,其中以「雲州大儒俠」等劇創下收視高潮為代表,其所操演的木偶包括「史豔文」、「冷霜子」、「苦海女神龍」、秘雕」、「三缺浪人」等人物,可謂栩栩如生、動作細膩,宛似真人,情景交融,造成全台轟動,深受廣大觀眾肯定,也因此寫下布袋戲史上最燦爛輝煌的一頁;洪連生從此知名度大開,身價暴漲,友台以高價邀約挖角,但個性耿直、信守言諾,終不為金錢物欲所誘而跳槽。
民國六十四年間電視布袋戲因故暫時退出螢光幕,洪連生隨即成立「洪連生木偶劇團」,創新表演方式推出「奇幻人形舞台劇」,以演員與戲偶搭配在全省歌廳、秀場演出,大受歡迎,這樣的成果,使洪連生期望讓布袋戲生活化、大眾化的理想踏出成功的第一步,而由於時間的轉變,布袋戲由傳統古典戲演到電子聲光,使洪連生在演技上得以應變而推陳出新,不論是傳統小偶,或創新大偶均能操作自如,古典文武戲、舞台金光戲、電視布袋戲,說演兼具,譽之為偶戲的全才演員應非溢美。
民國七十一年電視布袋戲復出螢光幕,洪連生應聘為華視布袋戲基本製作人,在華視製作演出「新西遊記」、「白馬英雄傳」、「新濟公傳」、「神童小流星」、「風雷童子」、「金孔雀」、「封神榜」等九檔布袋戲再掀收視高潮,並獲華視頒贈兩次傑出戲劇節目獎,在製作演出的同時,更積極配合甫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之文化基層建設活動,參與該會主辦首次文化下鄉「民間劇場」演出,民國七十九年受文建會邀請,代表我國在南投市演出第三屆亞太偶戲觀摩展之開鑼戲,使參加該項觀摩之各國代表對台灣的偶戲表演技巧有所肯定;同年並於中國電視公司以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演出布袋戲「射雕英雄傳」,榮獲行政院新聞局評定為第二十六屆金鐘獎入圍,此為傳統戲曲類布袋戲首次入,又應中視邀請以布袋戲演出反安非他命公益宣導片,激起社會反毒意識。
翌年元月,政府全面向毒品宣戰,洪連生有感於社會犯罪滋長於校園,毒品殘害青少年甚巨,乃主動向教育主管單位申請以義務演出方式到校園宣導反毒,並推廣布袋戲至基層學子,以期寓教於樂,且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由金、馬前線勞軍到海外宣慰僑胞,只要國家需要,義不容辭,全力以赴,民國八十二年起洪連生的布袋戲列車開至全省各地校園,推廣本土文化,六年來已走過台灣大小鄉鎮百所校園,民國八十五年洪連生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並蒙 李登輝總統召見嘉勉。
洪連生先生,對布袋戲的傳承與發揚期許甚高,時時砥勵追求更高乘之偶技與說白,常日夜反思,欲以不同表演方式,傳承延續偶戲生命,終以積勞成疾,長別於世,論其生前為人或演戲,性情謙恭,講忠說義,且專執為一的藝術家風範,堪足以為後人法式,永懷追思!
因致力於布袋戲從傳統到創新,並在全國各地校園推廣而獲得「全球中華文藝薪傳獎」、在中和市住了十多年的民俗藝人洪連生,得獎後雖感到興奮,但對於布袋戲還沒有在應有的舞台發展,覺得還有待努力,他期盼文建會及民眾能了解「台下三年功、台上三分鐘」,做好扎根工作,才是發揚傳統文藝的具體做法。
民國卅五年出生於高雄縣路竹鄉的洪連生,十歲時就跟著叔叔在布袋戲後場敲鑼打鼓,十四歲正式進入姑丈黃海岱的五洲源布袋戲團,從傳統的小木偶學起,民國五十九年因緣際會隨著黃海岱的兒子,也就是黃俊雄一同到台視闖下「雲州大儒俠」的榮景,但在戒嚴時期政策的打壓下,電視布袋戲沈寂了好一陣子。
民國六十五年,「洪連生木偶劇團」正式成立,洪連生在全省各地巡迴演法,以「奇幻人人舞台俱樂部」,用木偶與真人合演的方式,在各式砍舞秀中爭鋒。
直到七十一年,電視布袋戲再登螢幕,重新風靡全台,洪連生在嚴格的電視檢查制度下,一連演出九檔,在當時港劇盛行時,收視率僅次於「楚留香」;到了七十九年製作的「射雕英雄傳」,更入圍廿六屆金鐘獎傳統戲曲類,創下本地戲劇入圍金鐘獎首例。
洪連生說,從七十六年文建會舉辦的文化下鄉「民間劇場」在台南縣將軍鄉演出開始,他全力掌握推廣演出的機會,因此參與了各縣巿政的文藝活動,還在八十年進入校園主動以布袋戲劇拍攝反安非他命的短片,接著又以勞軍、校園巡迴示範演出的方式,演遍全台各縣巿及近五十所中學,台南一中把洪連生的演出,列為該校的倫理教育課程中;更有如今已經是大學生的建中學生,直接受教於洪連生,成為布袋戲在校園的種籽。
「口話陰陽訴情感、拳轉乾坤戲人生」是洪連生的長子洪聖凱為半世紀歲數,卻有四十年布袋戲齡的爸爸所做的註腳。  洪連生表示,他不便批評傳統布袋戲、或是強調科技的金光戲,所以他從小木偶、到大型金光木偶,一樣耍得開,而現在如果要做研究、寫論文,玩傳統木偶沒有話說,可是布袋戲要吸引大眾,就非得創新不可,所以要保留傳統好的、也要引進新的木偶及做法,就好像傳統可以把木偶的一顰一蹙,用動作及聲調表現出來,口白應抑揚頓挫,要讓年輕人也能聽得懂,武戲也不妨有一點聲光效果,過與不及都不好。
洪連生說,他在十月廿九日晚上得獎時,表演了以三仔仙、武丑、包公(淨)、囝仔、文丑關公、小姐、白儒俠(小生)、怪丑(莫合鼻音)、公末等十種聲調背出諸葛亮「出師表」的口白,而武戲,最重口、心、腳、手、眼、腦「六到」,及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手腳交互運用的「換道」。
他最拿手的一招是「馬僮翻滾跳深崖」,也就是把布景上方木偶,從掌中騰空跳出,用直翻、滾翻、連滾翻等不同的方式,套到下方的腳上,再從腳上彈回手掌,光練這一招,就摔壞了四、五個木偶。
洪連生強調,布袋劇目前的困境,是廟會酬神時只想省錢,結果一分錢一分貨,使大家誤解布袋戲「沒落」了;事實上,他的劇團在各地受到熱烈的回響,校園尤其熱烈,像北一女的「綠園通訊」等校園刊物,都讚譽有加,可見事在人為,要看用不用心。
國家的戲劇政策及民族藝師的保障不足,使得餬口及推廣民俗,無法兼顧,而大筆的經費都投注在國劇等人口較少的劇種,使得布袋戲教育在各藝術學校或科系中,有一頓沒一餐,事實上,如果文化單位有心,應該可以把目前的幾個布袋主流,像是李天祿、黃海岱、小西園等劇團,做整合,編成教材,並把各派系的布袋戲團,做有系統的介紹,讓學習、研究布袋戲有文憑,也能無後顧之憂,如此,才能發揚布袋戲之美。布袋戲大師 洪連生 因肝癌於88年8月30日病逝於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享年54歲, 告別式於下10月18日 台北市辛亥路市立第二儐儀館景仰廳九時舉行公祭告別式 後隨發引安葬於三芝鄉北海福座墓園。洪連生一生為布袋戲癡狂, 可說已達"人偶合一"的境界, 始終唸唸不忘布袋戲的傳承與延續。
(資料來源:戲棚下討論區,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五日星期二的中國時報,美麗之島,國家資料庫)